2008年11月30日 星期日

電視的戰爭

  家裏最近買了一台新的液晶電視,是愛趕流行的爺爺看到姑姑家有,所以也吵著買一台,這次的事件我除了幫忙找型號之外其他都沒做,誰叫我離開家回不了家沒苦工能當哩~

  現在的液晶電視找不到四比三傳統比例的了,形狀比較接近長方形,比例是十六比九;不似傳統映像管的電視,都是四比三的。
  說到為什麼好好的接近正方形的螢幕要改成寬寬的長方形的螢幕哩?那又為什麼早期的螢幕要做成類似正方形的哩?那怎麼不搞個黃金比例,像A4紙的比例哩?
  我也不是什麼近代歷史學家,耳聞聽到些理由就說來參考一下。
  最早期螢幕出現自然用途是電腦螢幕,然後最早期的電腦自然是拿來寫程式一類的,研究用途,工業用途居多,一般民眾娛樂也用不到這種在初期是「高科技」的產物。所以接近正方形,適合戴著厚眼鏡的工程師看的螢幕從最早期的2:3(那時候我應該還沒出生吧),慢慢演化到現行的4:3,也因此這比例就稱霸了好久。
  時代的變遷,科技的普及,漸漸的以娛樂性質的產品慢慢出爐。你我的眼睛是左右對稱的,因此有哪位先賢提出了16:9這比例出來,一是符合人體工學,二是各面版廠可以以這比例作產能最佳化的利用。在企業出資給媒體宣傳洗腦寬螢幕(16:9)比較好之後,普羅大眾也就接受這個比例是最適合的了,廠商做出來的東西請大家買,而不是大家買想要的東西。這邏輯聽起來怪怪的,不過我認為就是這麼回事。
  貼張圖給大家看看,4:3和16:9的螢幕形狀。
比例是這樣,尺寸的話當然是看個人的電視啦,市面上的幾吋幾吋,都是從斜角量起,也就是對角線長度,32 42 52吋,一吋是2.54公分,這是英制單位。




  標題是電視的戰爭,說這麼多,戰爭是在哪?
  其實這是我家裡現在看的到的現象,買了台16:9寬螢幕的電視之後,就出現了每個人喜歡看的比例不一樣的問題。
 說清楚一點就是呢,台灣的訊號來源,一直都是4:3,原本是符合的,只不過新比例的電視出現之後,這情況就變了。有人愛看大畫面,有人要看原比例......

  像我弟弟是百分百要求原比例的人,所以他看電視的時候就會把螢幕調成4:3,而變成左右留黑的情況。
  這樣的好處是看的到原比例的人物,劇中人物不會橫向拉長,也就是變胖,只不過有點浪費大畫面,畢竟左右留黑實在是......
  不過像我爺爺就根本不管比例問題,他買大電視就是要看大畫面啊!於是每次都會叫我們把畫面整個塞滿。當然這是個很簡單的是,按個按鈕就好。

  於是奇妙的現象就出現了,每個人坐到電視前面一定會調比例,你要原尺寸,我要大螢幕......
  
 
其實還有更有趣的現象!現在國外已經有很多地方的訊號源改成16:9了,所以比例戰爭根本不會發生。只是在台灣還是以4:3為訊號源,也因此比例戰爭就這樣每天都在上演著。
  所謂有趣的現象呢,就是電視台完整的傳送了16:9的畫面過來,但是會被4:3的訊號夾住,造成了有趣的現象。以傳統4:3電視看就會覺得上下留黑,可是人物比例正確,也完整的看到原始影片內容,只是畫面嫌小了一點就是。
  那要是用寬螢幕電視收看這樣的電視台會發生什麼事呢?這就是最有趣的情況啦!


  當16:9的電視碰到4:3的訊號,在播放16:9的影片的時候,就會變成這樣,當然這是沒調過訊號的情況下。當然啦,這樣變成上下左右都留黑了,
  這種現在我每次看到都覺得很奇妙,這是許多人的堅持才會產生的呢!影像供應商堅持提供16:9完整畫面,訊號供應商堅持提供4:3訊號,配上用16:9寬螢幕的觀看者堅持訊號源比例的情況下才會產生這樣的情況。很有趣不是嗎?
  只不過現在的電視廠商也很厲害,有算到這一個情況,所以提供了很多很多種縮放比例。不過供應商的美意往往會讓民眾們摸不著頭緒,我也不能說誰是誰非,畢竟能有多少人搞的清楚什麼4:3 16:9這種比例的問題,所以最後還是看的爽比較實在。大螢幕,原比例,任君挑選,反正按到一個能接受的就好啦~

  打到這邊有點欲罷不能,來說點比例外的題外話好了。前面有提到16:9的影像和4:3的電視,各電視台的影像處理方式又有不同,在這邊也貼幾張示意圖表示一下好了。

  綠色框是傳統4:3的螢幕,藍色框是現今流行的16:9影像比例。
  這兩種比例方式都有電視台採用,當然有一好沒兩好,要完整的從比例不對的電視上看到所有影像內容(圖左),就要忍受比較小的畫面。要看大一點的畫面,就要忍受畫面是被裁切過的,左右的影像是被忽略沒看到的(圖右)。
  說了這麼多,這個戰爭的終結只能倚靠訊號源的改變。當所有的東西都是16:9,那上面的全部都是廢話,是歷史的痕跡。至於HDMI......我想號稱已開發國家的台灣,要以HDMI訊號為主流,可能還要好多好多年。到時候現在的電視應該已經都被淘汰掉了吧!
  加油囉!各相關單位!民眾的電視都準備好了!你們的訊號源,準備好了嗎?

沒有留言: